区域经济评论

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论文_成德绵地区政区位势

来源:区域经济评论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2年01月27日 11:35:26
文章目录

1 引言

2 政区位势与行政区经济耦合的理论框架

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

3.1 研究区概况

3.2 数据来源

3.3 研究方法

    3.3.1 政区位势模型

    3.3.2 行政区经济模型

    3.3.3 位序规模理论

    3.3.4 政区位势与行政区经济的耦合关系

3.4 指标体系构建与处理

4 结果分析

4.1 政区位势与行政区经济的时空演变

4.2 政区位势与行政区经济耦合分析

4.3 政区位势与行政区经济耦合的调整优化

5 结论与讨论

文章摘要:行政区划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支撑,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。深入探究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的时空耦合关系与优化路径,有助于制定区域一体化发展政策。本文以成德绵地区为例,基于政区位势模型、行政区经济模型和位序规模理论,定量识别2005—2018年政区位势与行政区经济的耦合与空间演变,并从体制机制改革、行政区划调整等角度提出优化路径。研究表明:(1)成德绵地区政区位势和行政区经济分别经历了"沿交通线轴向扩散"和"中心极化-中部辐射递减-外围塌陷"的演化过程。(2)根据政区位势位序规模相对于行政区经济位序规模的耦合关系,将政区耦合类型划分为位势靠前、区划适应型,位势靠前、区划约束型,位势落后、区划适应型,位势落后、区划约束型。(3)研究区耦合类型表现为"位序落后型收缩-区划适应型增加-位势靠前型主导"的演变特征,位势靠前、区划约束型占比最高(45.0%),市辖区和北部外围政区发展潜力大幅提升的同时,三市交界处行政区经济约束相对较强。成德绵地区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,未来应结合不同政区类型的实际情况,通过增强政府间合作、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、转变政府职能和审慎稳妥推行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等方式,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文章关键词:

论文分类号:F127;D630

上一篇:水产和渔业论文_中国海洋渔业经济韧性与效率协
下一篇:交通运输经济论文_技术关联、交通可达性与企业